查济探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06:38:00    

【诗意中国】

作者:王开生

暮春,到安徽泾县的查济古村。刚抵达村口,我就觉得自己早该来了。

古村里,明清时期的建筑多而密,蜿蜒曲折的许溪穿村而过,使古村霎时鲜活了起来。三两老妪蹲在溪边,或捣衣,或洗野笋。溪岸的石板路上,一排竹匾正晒着笋尖,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午后,狸猫在街上慢悠悠地闲逛,时而有游人上前引逗,土狗则静静地趴在老宅的门槛前,眯着眼睛晒太阳。

准备夜宿古村,选中了一家古旧的客栈。客栈坐落在许溪的南岸,门前溪水缓缓东流,汇入青弋江。老板姓翟,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夫妻二人开餐馆,兼营民宿。客栈门口的石拱桥名为“天申桥”,外表寻常朴素,并不怎么起眼,却是建于明代崇祯年间的老桥。它与村中的石板桥、青石路、卵石路、祠堂、幽巷、古宅、过街门楼,以及树木、花草、水系一样,保持了原汁原味原生态。

清明前后正是食笋的大好时节。清代李笠翁说,笋乃蔬食中第一品。在北方,笋属中高档食材,在物流尚不发达的时期,鲜春笋尤少见。查济村周边山峦起伏,植被茂密,翠竹猗猗,盛产野山笋,村民几乎家家晒笋、食笋。在这里,笋是寻常之物,也是必备之品。客栈的菜牌中有一道野笋烧肉,肉是土猪肉,有久违的天然肉香,配上柔韧鲜嫩的半干笋尖同烧,是绝好的下酒菜。野水芹炒香干也是时令菜。野水芹产自店门口的许溪,于大自然中就地取材,入口,气息浓郁,那是飘荡在山谷里、溪流上的野逸之气。店家说,野水芹的上市期极短,几日后就过季了,口感开始变老。

有菜无酒不欢。从街对岸的酒坊买回一瓶古村人家自酿的八度桂花米酒,冰镇后,入口清冽爽甜,米香花香馥郁芬芳。当街临溪而坐,偷得浮生半日闲,伴着夕阳、彩云和如黛的远山,一时间竟有了几分醉意。

翌日清晨五点多钟,窗外传来咕咕咕的鸟鸣声,拉开窗帘,一只珠颈斑鸠正高昂着头,立于屋脊的筒瓦上。走到屋外,晨雾尚未散去,村子静若仙境。古村人家的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溪边传来咚咚噗噗的捣衣声,许溪哗啦啦地流淌着。在红楼桥畔的一家早餐店落座,一碗鲜豆浆、一客雪白甜糯的查济米糕、一份以春笋豆干雪菜入馅的煎笋饼,是查济给我留下的舌尖记忆。

回到客栈,老翟夫妻刚从自家的林地里挖回一大捆雷笋,正麻溜地剥笋、焯水、晾晒,忙得一刻不闲。我忽然想起办公室里挂的联语:“晴久未尝雷后笋,春归才试雨前茶。”遂嘱咐老翟午餐弄一盘雷笋炒肉丝解馋。

查济的美,要慢慢游,细细品,不兴走马观花。泡上一杯明前碧螺春,坐在溪岸桥边的崖坡上欣赏老街风景,山风拂面,温润而轻柔。坐在对面的游客不时举起相机取景、拍照。身旁,十几位学美术的女生正在写生,速写、水粉、水彩、水墨,画累了便停下,笑闹一会。此景让人想到卞之琳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查济是写生的天堂,被称为“中华写生第一村”。沿许溪旁的石板小道一路往山里迂回西行,便会逢着江南园林般的画家村——翠竹掩映着老宅,古树参天,石桥临榭。移步换景,宛若画中游。

中午时分,老翟打来电话,说该回去吃饭了。午餐除了一盘约定好的雷笋炒肉丝,还有一条红烧鳊鱼,雪白的鱼肉,透着一股新鲜劲儿。这两道菜烧得出奇地好,以至于我不想和任何人搭话——此时此刻,只想心无旁骛地品咂这山野中的人间至味。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25日 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查济探春04-25

科技“护绿” 高效“用绿”——写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停伐十年之际04-16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04-14

2025“‘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举行 惠及40万名首都高校学子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