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高平 王潇
2015年4月1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并加以管护。十年过去,如今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茂密、万物生长、美美与共。科技的助力,让这抹生态亮色愈发灵动。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护林是头等大事。除了依靠人工防火瞭望塔外,数字化系统让火情监测更智慧。近日,记者走进大兴安岭杜拉尔林场的智慧防火控制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管辖区内的点位进行监控,通过指挥大厅的“森林草原火遥感监测预警平台”就可以对辖区内森林草原24小时实时自动监测,数据信息更新频次达到10分钟/次,一旦发生火情,系统可以通过视频监控、护林员巡护以及卫星监测三种方式进行预警。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预警平台的建设投用,得益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科研创新。该校牵头开展了“阿尔山森林草原防火监测预警系统研发与集成示范”项目,建设了“高清—热红外—多光谱雷达监控云台摄像的视频监控体系”,完成了杜拉尔林场全域425平方公里实景三维模型数据设计,构建起从发现到处置全链条防火体系。
此外,内蒙古农业大学也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建设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气候变暖—干旱—虫害”连锁响应生态风险模型,明确了驼鹿、紫貂等珍稀动物对森林破碎化敏感阈值,设计“人工促进+自然恢复”组合模式,火烧迹地植被覆盖恢复时间缩短到10至15年。
内蒙古大兴安岭在科技“护绿”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更好“用绿”,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内蒙古大兴安岭碳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汤春维介绍,林区依托森林质量优、固碳量高等优势,正在稳步推进碳汇产品销售。
大兴安岭林区以科技赋能林下经济发展。2024年,内蒙古九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国药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实施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北苍术生态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筛选认定北苍术新品系2个,申报专利3项,研发生态种植模式1个,并建立“北苍术良种繁育基地”和“中国国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北苍术种质资源圃2亩,示范基地500亩,推广种植面积3000亩以上,实现亩增产40公斤,带动经济收益亩增收4120元。
“科技创新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推动力,在推进生态环境从治理走向‘智理’的过程中发挥着支撑与引领作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农牧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张福顺说,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生态领域科技创新,正为内蒙古绿色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6日 10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
机器人音乐会闪亮天河机场04-16
科技“护绿” 高效“用绿”——写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停伐十年之际04-16
“美丽滨州 绿行未来”,全民志愿行动绘就生态新画卷04-15
长江生命科技(00775)上涨5.63%,报0.75元/股04-15
地碱蓬回来了!黄河口湿地修复让世界惊叹 | 行走黄河04-14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04-14
西安这条路将封闭施工!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