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青岛国信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科研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农作物种子研发、科技成果转化、联合育种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动青岛市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国际种都”建设。根据规划,未来3年内,双方将联合选育1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推动5项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年繁种规模突破100吨,带动农业产业产值增加5000万元以上。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科研成果转化、联合定向育种、代繁制种、科研项目合作及研发能力培养五大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形成覆盖研发、生产、推广的全链条协同创新模式。
科技创新只有落到产业上,才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青岛市农科院将优先向青岛国信现代农业集团转让其研发的农作物新品种、植保技术等专利成果,双方共同推进技术优化与产业化应用。通过植物新品种权转让、联合开发等形式,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育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青岛国信现代农业集团将基于市场反馈提出育种需求,青岛市农科院组建专家团队开展定向攻关。双方建立动态沟通机制,定期调整育种策略,确保新品种在抗病性、产量、适应性等方面满足市场需求。此举将有效解决传统育种与市场脱节的问题,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
青岛国信现代农业集团优先委托青岛市农科院进行繁种制种,依托其专业化育种基地和科研团队,建立高标准种子生产流程,保障种子质量与供应稳定性,为下游农户和种植企业提供优质种源。
双方还将联合申报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共同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并探讨设立“青岛市农科院·青岛国信现代农业集团科技成果奖励基金”,对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科研团队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创新活力。此外,计划共建种业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平台,推动创新要素集聚,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闭环。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青岛市农科院为青岛国信现代农业集团提供育种技术、基地管理等培训,提升企业技术团队专业水平;青岛国信现代农业集团则为科研人员提供实践基地,促进理论成果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双方还将推动人才互聘、团队共建,培育一批既懂科研又懂市场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青岛市农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宋晓说,“青岛市农科院是青岛市唯一一所农业综合科研机构,始终以服务‘三农’为使命。此次合作是院企协同创新的重要探索,农科院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速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更快走向田间地头,为青岛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晓东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通过与青岛市农科院的深度绑定,我们将更快实现从‘市场跟随者’向‘技术引领者’的跨越,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此次合作不仅为青岛市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更为全国种业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以科技为引擎,以产业为依托,青岛正朝着“国际种都”的目标稳步迈进。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昌威)
相关文章:
青岛市农科院与青岛国信现代农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3年内将联合选育1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04-28
春风助启航,名企聘英才!青岛城市学院春季双选会圆满举办04-27
解码AI时代价值坐标04-27
用一瓶水讲述高质量发展“中国故事”,崂山矿泉水亮相全球媒体创新论坛04-26
上海车展|阿维塔总裁陈卓:高阶智驾比拼加速进入下半场,成为品牌高端化的关键04-26
“百年底蕴”遇上“智能科技” 跨国车企演绎“中国加速度”04-26
华润啤酒2024年营收净利双降 2子公司被罚年报未披露04-25
“塞外粮仓”春耕见闻:科技赋能 智慧田管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