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担起五口家,廿载坚守传孝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1:41:00    

在江苏省南通市兴东街道土山村,68岁的王雪英,用20多年的坚守谱写出一曲感人至深的亲情赞歌。这位普通农妇以柔弱双肩扛起五口之家的重担,用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优秀品质,成为新时代文明的践行者。

无声中的承诺——初始的坚守

1976年,20岁出头的王雪英嫁给土山村南八组葛杨光后便成为家庭支柱。婆婆早逝后,她悉心照料公公和两个叔子,直至二人成家立业。命运再添考验,弟媳精神病复发丧失监护能力,小叔女儿险遭溺水。得知消息后,王雪英毅然决定将侄女接至家中,为她操持饮食起居,辅导学科作业。然而祸不单行,遭逢家中巨变。侄女接连失去双亲与祖父,户口本上亲人一栏已然空白。在这无助的时刻,王雪英义无反顾地接过了这份沉甸甸的担子。多年后将孩子培养成为家族首位大学生,这份跨越血缘的母女情,不止是20年,更是一辈子。

挑战中的担当——逆境的光芒

就在生活曙光初现之际,命运又给这个家庭重重一击。丈夫葛杨光却突发中风瘫痪在床。年过六旬的王雪英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揉开丈夫僵硬的肢体,再搀扶着他一步步复健。因后遗症,葛杨光身体两肢,无法正常行走和劳作,王雪英就牵着老伴的手坚持训练。本应安心养胎的侄女挺着孕肚,默默分担着照料的重担,定期前往伯母家中照护,不辞辛劳,她也始终铭记伯母一家的养育之恩,尽心反哺。

志愿中的光芒——传递的火种

当丈夫的病情逐渐稳定,王雪英没有选择停下脚步。她开始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着孝道与爱的故事,成为一名道德模范宣讲员。她走进村居,走进学校,走进每一个需要温暖与力量的角落。在她的宣讲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真挚动人的情感。王雪英的宣讲,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引领。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志愿服务的真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去传递爱与希望。这股文明新风正在土山村悄然新起。

传承中的奉献——不息的烛火

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中华孝道的时代内涵:王雪英深知,优良传统——孝道是一份需要不断传承的“火种”。于是,她开始致力于村居志愿服务,培养新的传帮带志愿服务队伍,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传授给年轻一代。她对大家庭的奉献与付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赞誉。

从家庭小爱到社会大爱,文明传承不在豪言壮语,而在凡人善举的接续传递。王雪英的故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更多人前行的路。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开始积极参与到道德建设的实践中来。

通讯员 陈瑜玲

校对 陶善工

相关文章:

【大小快评第1021期】清明烟台,文明祭祀韵悠长04-04

一肩担起五口家,廿载坚守传孝义04-03

社区志愿荣耀榜揭晓,服务积分变“暖心礼”04-03

踩着“风火轮”出征的电建青年04-03

特朗普媒体科技(DJT.US)登记拟售股票,为特朗普信托套现开启大门04-02

2025年清明节假期江苏省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公告04-01

德江枫香溪镇:同心植绿书画卷 春到茶山地生金04-01

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志愿服务践初心 茶园助农兴乡村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