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力向“新” 科技创新赋能我国核工业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9:23:00    

人民网北京4月2日电 (记者杜燕飞)近期,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七院)中标“300MVA/3000MJ超容脉冲供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该项目是国内容量最大的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将服务于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满足核聚变装置高功率储能需求,提升“中国环流三号”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这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力量。据介绍,建院60年来,中核七院持续推出董事会建设、实施中高层领导干部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优化机构设置、重塑职级体系、实施薪酬改革体系、“全体中层起立”竞聘上岗等一系列举措。同时,引进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和重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优秀毕业生,成立协同创新开放基金和创意基金,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公司业务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

“‘十四五’期间,我们致力于加快推进铀浓缩和铀纯化转化两大核心业务发展,实现核燃料产业科技研发由分散式向集约化转变,为核燃料技术科技创新提供保障。”中核七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邬小冬表示,未来要依靠数字化实现“智慧院所”差异化突围,探索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聚焦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依托智慧核燃料工程中心,抢占新兴产业赛道,培育新质生产力。

中国企业改革研究会研究员周丽莎表示,央企要加大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确保研发投入持续增长,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资金支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更加灵活高效的创新管理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效率。

相关文章:

看图学习丨绿化祖国 总书记强调“提质”“兴业”“利民”04-06

“海马”系列赛春日开启,5000跑友畅跑在三山五园中04-06

“文化中轴,童心守望”系列活动启动主题绘画征集04-05

硬科技投向标|国资委:瞄准人工智能加快打造一批“杀手锏”技术 OpenAI官宣400亿美元最新融资04-05

英国教授:中国引领数字化转型,构建前沿科技产学研良性生态|世界观04-04

建立可持续包容性数字合作生态04-04

“甲亢哥”到底有什么魔力? | 柚子态度04-03

证监会召开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民营科技企业座谈会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