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燕 通讯员 黄凯杰 文/图
燕尾脊、红砖瓦、滴水兽……近日,由鲤城区教育局主办的第七届鲤城中小学生劳动技能比赛手工专场在泉州市新村小学举行。来自全区35所中小学校的100多名“小工匠”齐聚一堂,用灵巧的双手和无限的创意,在赛场上“复刻”记忆中的闽南古厝,重现古厝的红砖燕尾和烟火气息。

“迷你版”闽南古厝“诞生”
细节藏巧思 “迷你古厝”大比拼
据介绍,本次手工比赛以“我心中的闽南古厝”为主题,需要选手们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完成作品。比赛现场,选手们三人一组,围坐在各个工作台前,全神贯注地忙碌着。他们配合默契、分工明确,有的埋头裁切古厝造型,有的认真勾勒红砖墙的纹理,有的则小心翼翼地拼接材料,剪刀裁切的咔嚓声、轻声的讨论声此起彼伏,现场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经过三个小时,在选手们的巧手下,一座座“迷你版”闽南古厝“诞生”了,每件作品各具特色、形式多样,有的注重还原古厝原貌,硬山式屋顶、燕尾脊、红砖墙、石板路……建筑装饰细节里处处有巧思,有的则采用刻纸、纸雕形式创作,造型精美,颇具创意。
来自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的陈诗铭、郑雅媛、沈蕴铭以别具匠心的作品《古厝的欢愉时光》赢得评委青睐,获得比赛一等奖。该作品以闽南古厝为原型,以泡沫板剪裁出古厝轮廓,用废弃纸壳拼接出屋瓦,复刻出红砖瓦、燕尾脊、滴水兽等建筑细节。他们还别出心裁地用黏土、泡沫球捏就祖孙两人,他们在古厝大埕上围桌吃饭,营造出祖孙其乐融融的温馨场景,这也成为作品的点睛之笔,生动再现了古厝里的烟火温情。

巧手拼搭古厝
佳作频出 非遗活态传承添活力
在泉州科技中学的操作台上,选手们以黏土为骨架,以纸壳为屋顶,将手工纸揉搓为树冠,以“古厝情”为创作理念,分别营造出孩童嬉戏、结婚嫁娶、阿妈的等待等三个生活场景,造型设计别具巧思,情感表达细腻,令人印象深刻。该作品以独具匠心的创作理念和表达,得到评委一致认可,同样荣获一等奖。
而来自鲤城区第五中心小学的选手则选用纸箱、木板、烟盒、黏土等材料,采用剪、切、磨等方式进行手工拼接创作。“赛前,我们前往学校周边的古厝实地观察,了解古厝的结构、建造材料等。”该校学生冯欣怡介绍,他们在赛前便明确各自分工,作品样式也是自行设计的。“通过这次比赛,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闽南古厝的历史文化,收获满满。”
“比赛邀请4位专业评委,分别从作品创意与设计、工艺与技巧、整体观感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现场评判。”鲤城区教育局德育股相关负责人介绍,比赛以手作的形式,构建起“文化传承+劳动实践”的育人场景,将闽南文化的传统建筑技艺转化为生动实践,既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更能直观地理解闽南建筑特色,同时也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活力。
编辑:林威
相关文章:
百名“小工匠”,“复刻”闽南古厝之美04-18
雅言传承文明 经典浸润童心——浐灞二十一小第三届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精彩回顾04-15
乒乓球世界杯|黄友政取得小组赛开门红 埃及选手发球遮挡被判罚04-14
【晚安安阳】我翻山越岭,为自己而来04-13
南京艺术学院苏州研究院启用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