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草原“赶海”不是梦!兴安人也可以实现“海鲜自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01:37:14    

在草原上竟能“赶海”?是的,你没看错。在兴安盟科右前旗,石斑鱼在蔚蓝水池中游弋,南美白对虾在人工涌浪里跳跃。这个颠覆想象的陆基海鲜养殖基地,正书写着“草原变海洋”的产业传奇。


陆基海鲜养殖基地巨大的养殖池


石斑鱼优雅游弋


走进养殖车间,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海洋气息。19个养殖池内,通过精准调配的人工海水24小时循环净化,各项指标均优于天然海水。空气能蓄热系统将室温恒定在28℃,让来自热带的海洋生物在零下30℃的北疆也能四季生长。


梭子蟹养殖池



自在横行的梭子蟹


这个国企与民企携手的项目,汇聚了山东的循环水技术、青岛的种苗优势与草原的生态资源。养殖池里藏着惊人数据:1立方米水体可产虾55斤,单个池子年产值最高达17万元。目前,基地已成功养殖老虎斑、梭子蟹等7个品种海产,一期年产值600万元,二期扩建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4900万元。


陆基海鲜养殖基地设备车间


工作人员操作设备就可以自动换水


“我们调配的海水比天然海水更‘讲究’!”养殖团队负责人王新华轻点水面,展示着这个“海洋魔方”的奥秘。通过每天16次水循环和智能温控,这里实现了“草原不靠海,照样养海鲜”的突破。


活蹦乱跳的石斑鱼


工作人员捕捞上的梭子蟹


更令人振奋的是生态与经济的双重收获。项目一期已带动百人就业,二期将新增200个岗位。尽管尚处试验阶段,但海鲜已被抢购一空。“我们要让内蒙古百姓吃上家门口的优质海鲜。”科右前旗大农投公司董事会成员慕静宇表示,这个“蓝色聚宝盆”既保护了草原生态,又丰富了百姓餐桌。

当草原遇见海洋,这场跨越山海的产业革命,正为北疆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可能。或许不久的将来,“到内蒙古赶海”将成为文旅新时尚。




记者:李烨琳 韩雨格

相关文章:

许桃小说无删减+后续(快穿:九十九世渣女重生幸福日常)畅享阅读04-20

林南野江苒:结局+番外新上热文(我拒绝的网恋对象竟是歌王?)最近章节列表04-19

一地确诊1542例!全身“像鸡皮疙瘩”,发热强传染,有上海患者曾拖成血尿04-19

郁薇蒋朝小说无删减阅读无干扰(暗恋擅自露馅)番外+续集04-19

五一“请4休11”,多地长线游被带火了04-19

4条畅玩路线+优惠大礼包!岳阳文旅最新发布04-19

昭通市召开“云表通”系统分步推广应用工作启动会04-19

逆天!男子试驾时连续撞毁5辆豪车,只为“求职抵债”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