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呼唤优化监管(纵横)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0:07:00    

  前不久,一些驾驶员在智能驾驶模式下呼呼大睡的视频,引起广泛讨论。智驾技术快速发展,把交通方式带入全新阶段,也带来一些前所未遇的问题。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以驾驶员为责任主体,未明确智驾模式下的事故责任归属。发生事故后,驾驶员、车企、智能系统供应商,谁应负责?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其他新业态。比如,人工智能如果被“投喂”不当语料,导致虚假内容和错误言论,对开发者、使用者和平台应当如何定责?智能机器人进入医疗、生产场景,一旦作出错误决策并对人造成伤害,责任如何认定?低空经济发展迎来热潮,但大型无人机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新型飞行器的安全标准与技术规范尚未建立,飞手的培训和资质认证体系也不完善,如何规避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业态蓬勃发展。面对新业态发展迅猛、跨界融合等特点,不少领域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有的已经落后,有的还是空白,这都亟待更新完善。这就像网络购物、网络直播、网络剧、微电影兴起后一样,只有与时俱进完善监管,行业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完善监管,是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的重要一环。有关部门应跟踪关注新业态、新模式,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研究提出规范管理的办法。该“打补丁”的要及时补上,该出新规的要及时出台。特别是对那些事关公众利益、公共安全和社会伦理道德的新业态,更要高度关注、积极介入,及时拿出有效的规范措施。

  对新生事物的监管,往往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我们可以“边发展边规范”,更要“以规范促发展”。前不久,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明确划分空域应当兼顾低空经济发展需要,全国人大财经委也建议加快出台空域管理条例。2024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颁发了北京市首张具身智能机器人食品经营许可证。2024年1月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则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设计生产、运行使用等作出了规定。

  新业态呼唤新监管,新监管也将助力新业态更好发展。我们期待,更多的新经济新业态能够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摘编自《科技日报》,原题为《新业态呼唤新监管》)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财联社创投通:一级市场本周66起融资环比减少16.46%,赛力斯汽车拟引入战投增资不超50亿元04-05

美元兑俄罗斯卢布上涨2.24%,报85.72604-04

风波中的智能驾驶:车企营销“变形”如何导致认知混乱及偏差04-03

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生命岂能托付冷机器04-03

首创U型工艺布局 钦州港自动化码头引领智慧型港口发展新趋势04-03

校政企携手揽才,港城大(东莞)招聘会精准对接04-03

东部战区组织山东舰航母编队位台岛以东海空域进行对海对陆打击等科目演练04-02

无人机、智能救生圈、智能救生担架……科技装备助力应急救援04-02